近日,由于卷入光大银行员工的诈骗案,光大银行员工席某13年诈骗客户资金超1.6亿买股加杠杆,其中超6100万打赏主播。与此同时,“平台背锅、银行隐身”——法院的判决结果也在网友之间引起热议。图片
图片
来源:新浪微博
有不少网友发问:相对于普通人的金钱流动成为监管的重心,银行职员却能绕过风控“如鱼得水”,这样一次次金融诈骗的罗生门,追责究竟该找谁?
法院判决,对席某处以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下一步就是将席某名下的财产查收变价后按比例发还给受害者。
据了解,对于法院判决书公布的席某财产,发现占到大头的车、房总共花费才400万,那这剩下的9000多万去向何方?让人意外的是,除了买车、买房、买奢侈品,席某使用最多的场景竟然是直播间。
用客户的钱支付客户的利息,将本金为自己所用。到截至2022年6月,席某已经共计骗取客户1.6亿元,其金额之巨大令人震惊。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仅用一枚私刻的银行业务印章把受害者骗得团团转。而众多监控之下,银行网点内部,直到东窗事发都竟无一人知情。
其实,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行业,直播自爆发式增长以来就饱受争议。
如果说银行的监管失职是金融系统内生的“慢性病”,那么直播平台的合规运营同样也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命线”,风险转嫁绝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
正如清华大学法学院李浩教授所言,“司法裁判需平衡金融安全与技术创新,金融机构的内部失控是金融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平台的经济责任或应以技术中立为前提来判断。”
清晰认定责任边界也许才是维护金融安全买股加杠杆,保护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