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公司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项业务取得稳健发展正规的配资公司有哪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3月28日下午,中信建投证券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在中国证券报“中证路演中心”举行,中信建投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成发言时说。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中信建投证券成立20周年。刘成表示,站在全面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新的历史时刻,站在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的奋斗起点,公司将坚持守正创新,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持续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建设,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为金融强国贡献力量。

图为中信建投证券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现场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
锚定“五个一流” 实施“两步走”
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
“我是从今年3月开始担任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一职。经过这段时间熟悉情况,确实感受到中信建投证券是一家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稳健发展的证券公司,是一家声誉良好的证券公司。”刘成说。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强国”目标,并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刘成表示,公司坚决响应国家号召,经过充分研究论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提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战略领先,构建‘五个一流’”的任务,即培育和巩固一流的文化、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能力、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成绩,加快打造一流投行。同时也提出了公司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分两步走的路线图、时间表。首先就是力争先用5年时间打造和巩固“国内一流”的综合实力,到2030年全面达到与行业优质头部机构相称的引领水平;第二步就是再用5年时间,到2035年,力争全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努力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引领力的一流投资银行。
对于如何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刘成坦言:“我们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贯彻好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监管要求,就是迈向一流投资银行的康庄大道;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统筹金融的功能性和盈利性,就是最有效率的发展之路;强化风险管理、强化合规管理,就是安全的发展之路。坚持稳中求进,是我们又快又好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一流投行的基本方法论。”
遵循这些思考,刘成表示,今后一段时间,中信建投证券特别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这是确保公司走在正确发展轨道上的根本所在。要继续把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确保中央的各项政策能够在公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通过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方面面,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公司发展优势。要用好巡视成果,巩固整改成效,也要把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为中信建投证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持续发挥投行业务优势。拓宽、拓深服务领域,发挥好直接融资服务商的作用,要与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前期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已有的优势上,继续做好“五篇大文章”。要持续完善“投行+投资+研究”的服务模式,推动模式创新,完善“行业+区域+产品”的矩阵式架构,加大客户覆盖力度,加快推动通过投行业务带动各项业务发展的协同机制。
推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互促互进。“我们相信未来大财富管理是证券公司决胜之地。”刘成表示,中信建投证券将在财富管理端构建客户分类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先进技术提升服务客户能力。一手抓长尾客户服务,在全国精选网点和区域落实普惠经营中心转型;一手抓高净值客户服务,与投行、投资业务联动做实企业家办公室服务。在投资端提升资管投研能力,与区域发展、养老金融等国家政策相结合,持续落地区域主题产品、布局养老金融服务。
积极融入资本市场开放大局。一方面,做强做大香港业务,巩固投行业务在港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服务和跟随国内客户走出去,做强香港子公司国际业务平台,实现在港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和拓展全球业务伙伴,打造覆盖多个境外市场的金融产品服务平台,在战略上谋划以香港为中心触达海外市场的具体落地模式,充分发挥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境内境外两种资源的综合客户服务优势,提升国际收入占比。
持续强化风控和合规。在刘成看来,这是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的前提,更是公司自身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两强两严”等监管要求,将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合规、审慎经营导向,做到“不合规的利润不追逐”“看不清管不住的业务不展业”,当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从源头上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共建共享风清气正的资本市场新生态。
此外,刘成表示,还要增强业务发展支持保障,主要集中于补资本、强人才、重科技。同时,对内强化资本集约化管理,向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要效益。打造“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科技金融人才”队伍,以适配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科技赋能方面,提升人工智能与业务深度融合场景的应用成效,不错过科技助力行业发展的时代红利。
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4年,中信建投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11.2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23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22%,继续保持了高质量发展。
刘成介绍,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继续稳居市场前列,财富管理业务稳中有进,机构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日益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持续优化;五家子公司深耕专业领域,贡献度逐年增强。
在持续提升业绩基本面的同时,中信建投证券积极落实新“国九条”和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努力提升股东回报,注重市值管理。2024年公司首次增加中期分红,派发2024年中期股息6.98亿元,并已于2024年底实施完毕。根据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全年拟派发现金分红总额19.78亿元(含中期分红),占2024年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2.13%。自2016年12月H股上市至2024年中期,公司累计已实施分红总额达165.58亿元;自2018年6月A股上市以来历年现金分红占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均超过30%,通过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发挥“投行+投资+研究”专业优势
落实落细“五篇大文章”
在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过程中,中信建投证券一方面坚决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财富管理相结合;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公司差异化竞争能力。
据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金剑华介绍,2024年,公司在“五篇大文章”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完成多个“首家”“首单”突破。公司保荐的联芸科技和泰金新能分别为新“国九条”后首家过会和首家受理的科创板IPO企业;保荐的“地平线”项目为2024年全年科技行业募资规模最大的港股IPO项目;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助力紫光股份收购新华三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顺利完成,该项目为2024年国内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最大规模的跨境并购案例。协助华能新能源完成年内新能源行业最大私募股权融资;落地上海碳市场首批碳配额回购交易。二是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创新多种模式,财富管理条线探索普惠数智中心模式,设立了华中分中心;期货业务推动“保险+期货”和场外期权在订单农业领域的风险管理和服务保障作用;资管业务自研推出了养老服务范畴的“家鑫”系列产品。三是数字金融深化“AI+”赋能业务、赋能管理,如“AI+客服”落地电话机器人、坐席辅助系统、智能外呼系统;“AI+投资”构建“智问”系统,实现文档自动审核等功能;“AI+投资”落地研报解析、投资者情绪识别等场景;公司还率先本地部署了DeepSeek模型,自研开发了基于DeepSeek的智能检索、跟踪系统,用于风险管理。
金剑华表示,下一步,中信建投证券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投行+投资+研究”专业优势,结合境内外市场的具体场景和客户需求,落实落细“五篇大文章”。
具体而言,完善企业客户综合服务体系、发挥并购重组的主渠道作用、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为科技型上市公司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境内外综合金融服务。拓展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服务模式,在业务上争取更多机会、在服务上争取更大成效。做优数字金融,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
“总而言之,公司将把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工作,与公司业务优势、发展愿景结合起来,在落实国家战略的同时,推动公司专业化、综合化发展,把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难得契机,与客户、与市场共成长。”金剑华说。
努力推进国际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资券商加速“出海”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既是券商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投行的实质举措,也将对整个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刘成表示,中信建投证券高度重视国际业务布局,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截至2024年末,中信建投证券香港子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总资产为394.20亿元,同比增长66%;2024年中信建投国际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刘成称:“这得益于公司以中国香港为中心的国际化业务的推进,也得益于我们不断地优化境内外管理体系。我们最近也在深入研究国际化战略,努力推进国际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刘成表示,国际化业务发展要把握重要原则:既要积极,又要确保行稳致远;既要短期见成效,又要长期有质量,让国际化真正可持续;既要业务的增长,又要实现风险可控,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安全发展。
刘成进一步表示正规的配资公司有哪些?,按照上述原则,首先,做大做强香港地区业务,进一步优化境内外一体化管理,提升香港本土业务的执行和保障,实现香港市场业务持续增长。第二,持续发挥中信建投国际的桥头堡和主阵地作用,综合考虑国家战略、同业发展情况以及客户出海需求等因素,积极探索海外布局设点,也会依靠协同来推动国际化。第三,进一步发挥功能性作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国际高质量资本“引进来”,争取在投行、经纪、固定收益、衍生品等业务上拓展更多的全球合作伙伴。第四,加强风控统筹,体系化管控流动性及合规风险,筑牢业务发展底线。